大豆的澇害與抗?jié)承?
發(fā)布時間:
2023-09-25
來源:
大豆的澇害與抗?jié)承?
我國地處大陸性季風氣候區(qū),夏季雨量過于集中,不論春大豆或夏大豆區(qū),雨季到來時正值大豆幼苗期至開花、結莢期,常因降水過多而發(fā)生漬澇災害。大豆?jié)碁暮τ袃煞N類型:一是內(nèi)澇,二是洪澇。內(nèi)澇是由于地勢低洼或地下水位過高,田間排水不良,在多雨情況下土壤水分達到或接近飽和狀態(tài),或地面有短期滯水造成的,這種類型的澇害也常稱為(濕害)。灌溉方式不當(如大水漫灌)也造成或長或短的漬澇。洪澇是江河泛濫或雨量過分集中,造成地面積水,將植株部分甚至全部沒入水中而造成的危害。據(jù)劉典昱等(1987)觀測,在安徽省阜陽地區(qū)地下富水區(qū),當降水過多,地下水位上升至0.7m左右,根層內(nèi)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(tài),當水分飽和的土壤層次上升至地表以下25㎝時,即出現(xiàn)澇害。當?shù)叵滤惶Ц咧痢?.5m時,根層土壤相對含水量>115%,土壤水分就會溢出地表。此時必須采取排水措施,否則,定會造成大豆大幅減產(chǎn)。在栽培作物中,大豆對滋澇的耐性優(yōu)于芝麻、棉花等作物,但耐澇性并不很強,滋澇使大豆葉片黃化、壞死脫落,固氮能力降低,生長停滯,嚴重影響大豆的生長和產(chǎn)量(朱建強等,2000)。據(jù)研究,在大豆營養(yǎng)生長中期或盛花期田間積水2—14d,則群體的株高、干重和最后的產(chǎn)量都隨淹水時間的延長而直線下降。不耐澇的品種在淹水4—5d后即死亡(劉典昱等,1987)。因此,深入研究滋澇對大豆的澇漬對大豆的影響,提出減輕災害的對策,對于大豆生產(chǎn)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。大豆對淹澇敏感的生育時期是苗期、初花期、結莢初期和鼓粒初期。宋英淑(1989)在盆栽條件下,對大豆生育的V3(主莖